萬佛寶塔
西方寺萬佛寶塔,矗立於大帽山麓,巍峨雄偉、金碧輝煌,寶塔四週描繪佛教故事、天花藻井等,以唐、宋藝術風格為依據,壁畫以淡雅柔和取勝,佛塔建有九層,頂層還供奉佛舍利,每層供奉佛像或菩薩像為主體。
首層 五方五佛殿
供奉五方五佛:正中毘盧遮那佛,佛像青銅鑄造,立體,外鋪真金;東方阿閦佛;南方寶生佛;西方阿彌陀佛;北方不空成就佛。後面供養千手大悲觀世音菩薩,皆為黃玉雕成,精工細緻,四週圍繞千佛。
四壁彩色繪畫佛陀一生事跡──《釋迦牟尼佛應化事跡圖》。
上一層 三佛殿
供奉過去迦葉佛、現在釋迦佛、未來彌勒佛。
四週牆壁繪以佛教初期形成之經變、千佛說法圖,以隋唐藝術風格為特徵。
第三層 三如來殿
供奉釋迦如來、藥師如來、阿彌陀如來。
至於天花藻井等圖案,以唐代風格為依歸。
第四層 觀音殿
供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像(宋代木雕水月觀音)
四壁繪以各種經變,依唐代風格繪製。
第五層 藥師殿
供奉東方三聖:藥師佛、日光菩薩、月光菩薩
四壁繪畫藥師淨土經變,說法圖以及天花藻井圖案,依唐代風格繪製。
第六層 彌陀殿
供奉西方三聖: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。
四壁繪畫西方淨土經變,依盛唐藝術風格繪畫,色彩繽紛,金碧輝煌。
第七層 華嚴殿
供奉華嚴三聖:毘盧遮那佛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
藻井天花則以唐代藝術風格為準則。
四週繪以彌勒經變、《妙法蓮華經》變,天花圖案依唐代藝術風格繪製。
第八層 彌勒殿
供奉天冠彌勒佛、彌勒三會佛像為主。
第九層 臥佛殿
供奉臥佛一尊。
天花藻井設計以晚唐藝術為依據,臥佛前並供奉佛舍利及舍利弗、摩訶迦葉、目犍連等佛子舍利。
中間舍利塔:
上層:斯里蘭卡送來之佛舍利,曾在祇園精舍供奉;
下 層:韓國送來之佛舍利。本是送給北京廣化寺,但因緣際會,終留在西方寺──故笑稱為「不肯去舍利」。